西安:“老字号”续写“新传奇”

春发生饭店热气腾腾的葫芦头泡馍、德懋恭甜蜜诱人的水晶饼、南茂号那一抹翠绿中的独特风味酱菜……古都陕西西安,一道道百年“老字号”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近年来,在税收政策和服务支持下,这些百年“老字号”续写着一个个不老的“传奇”故事。

“管家”服务创新 “葫芦头泡馍”上新

“肉如玉环汤似浆,五味和中适口尝。辣油红润晶如珠,腥味尽除满口香。”这是西安市民对获得中国烹饪协会“中华名小吃”、商务部“中华老字号”春发生饭店“葫芦头泡馍”的评价。

从1920年开始,“葫芦头泡馍”创始人何乐义在西安南院门走街串巷、挑担叫卖,到现在已有四代传承人掌勺料理。他们遵循传统工艺煮肠、打馍、吊汤、泖馍,吸引不少顾客不远万里来尝这个味道。

“我们春发生做葫芦头泡馍是行家里手,报税缴税却是‘门外汉’。多亏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春发生饭店办税员齐先生说。近期,得知春发生饭店正在进行产能升级和产品创新后,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碑林区税务局第一时间安排“税务管家”上门,全程跟踪服务,线上线下答疑,讲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税惠政策,用贴心细致的服务换来了企业“点赞”。齐先生说:“‘税务管家’会定期通过电话、微信提醒我办理涉税事项。我遇到疑问,不管什么时候找到‘税务管家’,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耐心解答和辅导。”

西安市碑林区税务局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制作“一企一策”红利清单,梳理企业涉税诉求,定向推送适用政策。同时,该局采取“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方式,由“网格员”与“老字号”企业专项对接,确保优惠政策直达快享。

税务牵线搭桥 “德懋恭”延长产销链

“中华老字号”德懋恭创建于1872年,距今已有152年历史,是西安市目前仅有的保持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糕点的百年老店。水晶饼是德懋恭的主要产品,其面色金黄,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银帮鼓鼓腔,红色印章盖中央”的赞誉,被称为“秦点之首”。水晶饼选料上乘、制作考究、口味纯正、玫瑰清香宜人,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西安市莲湖区税务局干部定期走访,送政策、问需求。了解到德懋恭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启动了产品生产工艺创新研发项目后,莲湖区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解读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定标准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政策,并持续关注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政策红利及时落地以及企业遇到涉税问题及时得到解答。

西安市莲湖区税务局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利用“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为德懋恭的上下游企业牵线搭桥,促成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南洋大酒店)开展校企合作。“德懋恭”进驻南洋大酒店后,提供以水晶饼系列为主的预包装食品,拓宽了业务面、延长了产销链。

税惠之水“滴灌” “南茂号”破局新生

明清之际,以酱菜腌制和糕点生产加工为主业的“南茂号”诞生于西安,是一家历经240多年传承、始终坚持传统制作技艺的“老字号”品牌。“南茂号”先后进入“陕西老字号”和“西安老字号”名录,酱腌菜、辣子酱制造工艺也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由于传统制作工艺复杂、利润微薄、手艺人减少,这一舌尖上的“非遗”一度面临发展挑战。

西安市高陵区政协委员、西安市溢香园蔬菜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娟说:“以前我们客户数量相对较少,再加上酱菜制作师傅年龄偏大,企业在生产规模化和线上销售平台使用上不占优势,销售情况不大乐观。”

了解到企业发展难题后,西安市高陵区税务局靠前服务,全面梳理小微企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指南”,将“六税两费”减免、增值税减免、纳税信用管理等政策“打包送上门”,并进行面对面讲解。同时,通过“税企交流掌上通”、税企交流微信群等线上渠道,税务干部定期收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涉税难题,及时答疑、持续跟进,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去年我们享受税收减免68万余元,今年上半年享受28万余元。”康娟介绍,在税收政策支持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如今“南茂号”拥有先进的检测仪器以及近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年销售生鲜蔬菜以及加工酱菜1000余吨,成为当地最大的蔬菜加工民营企业。依托电商渠道,酱菜系列成为线上销售的“明星产品”,不仅享誉省内,还畅销湖北、山西、河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