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秦岭生态环境 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黑河流域增殖放流16万尾鱼类

巍巍秦岭,秀美黑河。11月21日,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启动仪式在周至县黑河水源地举办,旨在修复黑河多鳞铲颌鱼、秦岭细鳞鲑种群数量,维护秦岭水生生物多样性,示范推动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建设步伐。

据了解,该项目系国家“十四五”第二批山水工程陕西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子项目。当天,山苍水翠天气好,来自省、市部门站区,周至县农业农村局站区,周至县山水办成员单位站区,陈河镇站区,公证处,施工、监理单位站区共同见证了这项工程启动。

在巍峨秦岭脚下缓缓流淌的黑河的见证下,在省市县三级水产部门相关负责人带领下,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开始,一尾尾活蹦乱跳的珍稀黑河多鳞铲颌鱼放流到黑河水库,欢快地游向远方,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本次增殖放流活动共向黑河流域投放多鳞铲颌鱼、秦岭细鳞鲑以及其他伴生鱼类16万尾,将有效提升黑河流域生物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鱼类群落结构。

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东至就峪河,西连太白县,南接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到黑河水库坝址。总面积6098 公顷,包括核心区和实验区两部分。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每年4月6日-8月31日。主要保护对象是多鳞铲颌鱼、渭河裸重唇鱼、山溪鲵、秦巴北鲵、中国林蛙、秦岭细鳞鲑、大鲵、水獭等。

本次增殖放流活动是周至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中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之一。该项目生态绩效面积338.83公顷,建设内容为黑河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栖息地建设、增殖放流及增殖放流效果监测评估。项目共设置增殖放流点15处,覆盖黑河流域长度82千米。包括多鳞白甲鱼增殖放流点10处、秦岭细鳞鲑增殖放流点5处,这些区域河道宽阔,水流较缓,适宜进行增殖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