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水库昆明池·七夕公园水清岸绿,景色优美。
采风团的媒体记者在西安自来水1952展馆参观
3月14日,“水韵西安 与城共生”主题采风活动启动。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中央和省市级媒体组成的采风团深入西安水务集团净水处理公司第四再生水厂(以下简称“第四再生水厂”)、斗门水库、西安自来水1952展馆等点位,探访我市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对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定位,持续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绘就水蕴西安美丽画卷的相关情况。
第四再生水厂
让城市污水“变废为宝”
14日上午,采风团一行走进第四再生水厂中心控制室时,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化操作监测各项数据,电子大屏上显示着各项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污水处理情况。“我们主要承担来自主城区、太华路以西区域的城市污水处理,每天大概有50万吨污水流入。”第四再生水厂副厂长巩文科说,为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转,厂区的各个区域、不同班组的工作人员每两小时要巡检一次。
“污水处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目前我们采用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的处理工艺,是全国较为先进的工艺。”跟随着巩文科的脚步,采风团一行来到厂区观摩,细细了解污水处理的每一道流程。“在关键处理环节,我们都做了加盖除臭处理,可有效降低有害物的排放。”放眼再生水厂,清水环绕,绿植丛生,环境优美,确实没有异味。
“目前我们的出水指标稳定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A标准,经过处理后,一部分流入渭河,一部分用于景观灌溉,工业用水,市政杂用等。”巩文科说,2023年,第四再生水厂共处理污水1.81亿吨,其中有1.75亿吨用做渭河生态补给,对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截至目前,西安市已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4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07.1万立方米/日,出水标准由一级B提升到准四类;随着累计铺设再生水管网233公里,我市的再生水已经广泛应用到工业利用、景观环境、绿地灌溉、城市杂用、农业灌溉、市政供暖等多个领域,再生水年利用率达到34%以上,再生水在为城市用水“减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斗门水库
一座以供水和改善生态为主的中型平原水库
春和景明,碧水汩汩。14日下午,采风团一行来到位于西咸新区的斗门水库,一池春水碧波荡漾,一群水鸟嬉戏其中,美如画卷。
“斗门水库是省市及西咸新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重大水利、生态、民生及文化工程,是一座以供水和改善生态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平原水库。”陕西省斗门水库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刘毅乐说,总库容5052万立方米的斗门水库,按照南北池布置,南池为引汉济渭注入式水库,库容2879万立方米,为城市供水水源;北池为沣河分洪注入式水库,为生态供水水源,兼顾沣河防洪,蓄滞沣河洪水和城市雨水,库容2155万立方米。
“2020年7月,斗门水库工程正式开工,2022年7月北池下闸蓄水,目前北池蓄水水深达3.3米,形成水面约9000亩。”刘毅乐说,目前,南池已完成了土坝开挖、大坝回填等工程,正在进行堤坝护坡,预计今年达到蓄水条件,届时将为保障城市供水贡献更多力量。
中节能再生水利用项目
再生水利用在这里形成闭环
再生水在工业领域的利用情况如何?带着好奇,采风团一行走进中节能(西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再生水利用项目一探究竟。
“我们厂区的发电、设备冷却等用的都是再生水。生产过程产生的部分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还能进行回用,再生水利用在这里实现了闭环。”中节能(西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再生水利用项目生产管理安全总监马福刚告诉大家,他们在建设之初就设计了使用再生水来进行生产。
马福刚说,他们以每吨1.33元的价格采购鄠邑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再生水,对再生水进行一体化净水系统处理后,主要供给循环冷却水系统和生产设备冷却水及生产消防、除盐制水站等工艺系统使用。按照每吨再生水比自来水便宜3元左右的标准计算,每年大概能节约成本300万元。目前,他们每天的再生水使用量为3500吨,已累计使用323万吨再生水。
加大再生水使用率的同时,中节能(西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还持续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建立健全创新节水机制,通过设立节水管理专员、制定节水制度、开展节水改造项目、持续优化工艺流程等方式,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荣获“2023年西安市级节水型企业”称号。
中节能(西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再生水利用是全市再生水利用配置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000余家节水载体,再生水年利用率从2013年的不足3%提高到2023年的34%以上。
西安自来水1952展馆
探寻自来水的“前世今生”
走进位于环城西路南段的西安自来水1952展馆,采风团成员纷纷拿出手机,用镜头不停记录着。从一张张图片、一件件老旧供水设备中,探寻西安自来水的“前世今生”。
西安自来水1952展馆是西安水务集团2023年历时一年建成的。展馆以“城市发展与水的关系”“西安自来水发展史”“自来水不会自来”为主题,按照“山水相依佑长安”“给水创业润长安”“城水共生兴长安”“人水和谐美长安”“碧水环绕梦长安”五部分系列展示陈列,通过西安自来水70多年来的重要历史史料、420余张历史图片、100多块展板、130余件实物、8处场景还原、13处老旧供水设备陈列等,运用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系统讲述了西安自来水“从无到有、从缺到足、从好到优”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过程。
据了解,自1952年10月1日正式向城区供水以来,西安水务集团自来水有限公司现已拥有地表水厂4座和地下水厂5座,供水范围东至洪庆、纺织产业园;西到沣河东岸;南至西部大道、三星园区;北跨渭河,至渭北区域泾渭新城和高陵区域,以及部分临潼区域,总供水面积达62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上千万,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9.35%。
“水资源很珍贵,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爱惜。自展馆建成以来,许多单位和集体曾来此学习参观,我们已累计接待6000多人次。”展馆负责人说,他们将利用展馆加强宣传节水理念,营造爱水、护水、惜水、节水的良好风尚,更好服务城市发展。
相关新闻
争做节约用水的宣传者、倡导者、践行者
我市开展节水系列宣传活动
3月14日,在第32届“世界水日”和第37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西安市水务局联合西安水务集团等部门共同启动2024年“水韵西安 与城共生”节水系列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西安水务集团的一线职工用精彩的歌舞演出,讲述了西安水务人坚守环保理念,化污水为清流的故事,倡导大家共同守护西安碧水蓝天,自觉养成节水、护水、爱水、惜水的好习惯,争做节约用水的宣传者、倡导者、践行者。
舞台两侧,来自西安水务集团的工作人员通过展板、发放节水宣传册、开展节水小游戏等形式,为市民科普节水常识。“通过这次活动,我才知道西安是一个缺水型城市。”市民郑女士说,今后的生活中,她将以身作则,强化节水观念意识,争当节水模范表率,带动身边人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珍惜水资源。
据悉,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3年全市水务系统用实干实绩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治水“答卷”。聚焦农业、工业、城镇节水,通过不断深化探索开创性引入新技术,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启动水务一体化工作,逐步构建起更为多样化的节水格局,坚决走深走实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2023年,西安市6个国考断面和12个省级流域补偿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考核要求。浅层地下水位同比上升1.81米,深层地下水位同比上升1.63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由2020年的26.46%提高到34.3%,万元GDP用水量从2020年的17.32立方米下降到14.81立方米……实现了节水与增效同频、绿色与发展共振,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兴水、用水、节水、护水”,2024年西安市将积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巩固节水成效,奋力推进节约用水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