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团参观“西安水务·再生水展馆”,了解西安污水处理发展历程。
3月23日上午,在“节水中国行·西安”主题宣传活动期间,由全国78个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代表等组成的观摩团深入护城河、“西安水务·再生水展馆”等点位,深入了解西安市节水及再生水利用配置亮点经验,共同探讨节水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效推动再生水利用成为国家行动、全民意志、社会风尚。
改善生态
每天4万吨再生水成就一池碧水绕古城
春日的护城河畔,碧水荡漾、绿草茵茵、鱼翔浅底、风景如画。当日上午,观摩团一行刚到护城河,便被眼前的景色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每天有4万吨的再生水注入护城河,有效改善了河道及沿岸的生态环境。”工作人员说,全长14.6公里的西安护城河,景观蓄水量127.5万立方米,再生水不仅是护城河重要的补水水源,还应用于护城河公园道路清洁、绿化浇灌、厕所冲洗等,再生水利用成就了眼前水清、景绿、人和谐的景象。说到此处,观摩团一行赞叹不已。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供水水质标准,作为向护城河供水水源,西安清远中水公司对北石桥再生水车间进行提标改造。采用“超滤+反渗透膜”工艺使水质达到了地表水准三类标准,2023年,共向护城河景区补给再生水超700多万立方米。
走进展馆
沉浸式了解西安污水处理发展历程
走进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西安水务·再生水展馆”,观摩团一行立即被眼前的一物一景所吸引:一件件老物件和电视画面再现了城市污水处理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一个个充满科技感的元素向大家展示了西安市污水处理的最新工艺和处理能力等。
面积约1400平方米的“西安水务·再生水展馆”,紧扣水生态文明发展史,有效利用了第三再生水厂全下沉式运行系统的地上空间,以生动的艺术视频、图文展板和实物模型为视觉载体,借助智能化触控多媒体、互动实验装置、模拟生态景观等先进的展陈技术,全面、具体、生动地展现了西安市污水处理行业从起源诞生、探索创业、艰苦奋斗、蓬勃发展的历程。
据介绍,打造全市供排水“一张网、一盘棋、一体化”大水务格局,截至目前,西安(含西咸新区)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46座,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07.1万立方米。2023年,全市(含西咸新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达11.67亿立方米,日均处理量已达到319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6.9%以上。
交流座谈
共同推动全国节水工作迈上新台阶
观摩结束,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范例观摩交流会召开。国家节水办及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代表共同围绕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展开交流。
观摩交流会上,西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西安市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以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市建设为抓手,紧盯河湖补水、绿化浇灌、城市杂用、工业生产、农田灌溉五大领域,通过制度约束、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着力扩大再生水利用领域和规模,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截至2023年底,累计新增再生水管网82.98千米,试点项目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4.3%,再生水配置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全面完成试点中期目标,在全国试点城市中期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此后,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代表分别发言,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观摩交流活动,充分领略了西安在节水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学习了各地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坚定了未来深入开展节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将在本地的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应用相关经验,为共同推动全国节水工作和水务事业迈上新的台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