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频发,从头晕乏力到意识模糊,中暑可能悄然逼近户外劳动者、老人、儿童甚至空调房中的你。这篇防暑指南,不仅是一份生存手册,更是对生命的温柔守护——让我们用科学抵御热浪,让清凉与安全同行。
一、中暑的“危险信号”:别把预警当小事
先兆中暑:口渴头晕、四肢发软、多汗心悸。
轻度中暑:面色潮红、体温≥38℃、恶心呕吐。
重度中暑(热射病):皮肤灼热无汗、体温超40℃、意识模糊抽搐(死亡率高达50%)。
黄金判断法:触摸患者皮肤:若干燥发烫如烤火,立即拨打120!观察精神状态:胡言乱语、反应迟钝是紧急求救信号。
二、防暑“六件套”:给身体装上“清凉结界”
1.科学饮水。少量多次,每小时补水200-300ml(淡盐水或含钾电解质水),忌一次性猛灌冰水、忌用饮料替代饮水。
2.穿戴有道。浅色透气衣物+宽檐防晒帽+UPF50+防晒衣,杜绝“黑T恤+牛仔裤”组合——深色衣物吸热率达90%!
3.时间管理。避开高温刺客——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减少外出。行走路线——优先选择树荫、地下通道等“清凉走廊”。
4.饮食加持。多吃苦瓜、冬瓜、西瓜(高水分+钾元素),每日盐分摄入增至15-20g(大量出汗者需额外补充)。
5.环境改造。空调温度设置26-28℃,搭配风扇促进空气循环。自制降温包:冷冻矿泉水+湿毛巾,敷颈部/腋下大动脉。
6.药物应急。随身携带十滴水、仁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慎用)。拒绝误区:藿香正气水含酒精,可能加重脱水!
三、急救四步法:与死神抢时间的生死时速
转移: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平躺并抬高下肢。
降温:脱去外衣,用湿毛巾/冰袋冷敷颈部、腋窝、腹股沟。喷洒凉水+扇风,加速蒸发散热(勿用酒精擦拭)。
补液:清醒者少量多次饮用含盐饮料(每升水+1/4茶匙盐)。
送医:若10分钟内无改善或意识不清,立即拨打120!
禁忌:昏迷患者禁止强行灌水!勿用退烧药(中暑发热机制与感染不同)。
四、高危人群特别关怀
1.老年人
晨练改至傍晚,家中备湿度计(湿度>60%易中暑)。
警惕“隐性脱水”:即使不渴,每2小时喝半杯水。
2.儿童
车内温度5分钟飙升15℃!绝不留孩子单独在车内。
选择物理防晒霜(氧化锌成分),每2小时补涂。
3.户外工作者
实行“高温轮岗制”,每1小时休息10分钟。
随身携带冰镇绿豆汤(补水解暑双效)。
五、中暑谣言粉碎机
“喝藿香正气水解暑”——含酒精可能加重脱水!
“中暑刮痧就好”——热射病刮痧延误救治可致命!
“猛喝冰水降温快”——刺激胃肠易引发痉挛休克!
中暑不是“忍忍就好”的小毛病,而是需要严肃对待的健康威胁。无论是奔波在烈日下的劳动者,还是窝在空调房的“怕热族”,请收好这份指南。愿这个夏天,你我都能心中有数,从容应对每一场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