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西安中心城市路网建设、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加快创新驱动共同体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翻开西安市政协2022年的提案工作“成绩单”,一件件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民生热点难点的提案,凝结着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诠释了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十五届一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委员、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和“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围绕全市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通过提案建言资政。
一年来,共提出提案719件,经审查立案650件。立案提案分别交由92家承办单位办理,目前已全部办结回复。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提案建言精准有效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市域社会治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案工作紧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其中许多意见和建议被采纳并落实到我市相关决策、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中,为服务科学决策、改进部门工作、凝聚各方共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经济建设方面,围绕产业链完善提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对外贸易提质增量等提出提案154件,占立案总数的23.7%。市工信局吸纳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等提案,印发《2022年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工作行动方案》,确立“五个提升”目标,实施“六大行动”,高标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市科技局吸纳发挥我市科教资源优势、推进“两链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提案,联合市发改委等八部门制定出台《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市委组织部、西咸新区吸纳加强秦创原建设中高层次人才引用留用等提案,出台《打造秦创原人才聚集高地进一步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出台41条支持措施。
在政治建设方面,围绕加强党的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提出提案37件,占立案总数的5.7%。针对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等提案,市委宣传部印发《以“六抓六坚定”为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方案》,将“抓好红色传承,坚定不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列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的重要工作任务。市委社会治理办结合加强全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等提案,加快市、区县、街镇三级综合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拓展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初步实现社会治理“一网联动”。市司法局吸纳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等提案,印发《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能力的实施意见》,不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在文化建设方面,围绕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提出提案99件,占立案总数的15.2%。市文旅局吸纳加快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创建国家消费中心城市等提案,印发《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推进方案》,安排资金5396.44万元支持旅游发展。市商务局吸纳推进“夜经济”商圈发展等提案,依托特色街区创新夜间消费业态和模式,广泛开展“夜购、夜食、夜娱、夜游、夜养”等夜间消费活动。市文物局吸纳建设汉三陵遗址公园等提案,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相关政策资金支持,组织力量编制《霸陵文物保护规划》。
聚焦民生保障改善 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促发展、惠民生,一件件与全市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反映群众呼声的提案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委员们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社会建设方面,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交通、住房等民生领域问题提出提案323件,占立案总数的49.7%。市民政局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提案,全面实施《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新建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站312个,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2个,公办示范养老院19个,新增养老床位7700张。市教育局吸纳落实“双减”政策等提案,在全市全面开展“5+2”课后服务工作,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市公安局吸纳关于改善我市校园周边公交车停靠站点等提案,联合市城投集团通过完善交通警示标志、合理迁移公交站点、施划禁停区等措施,对全市11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进行优化改造。市住建局吸纳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等提案,联合市金融工作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印发《关于调整商品住房交易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优化各类人群购房政策。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围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推动绿色低碳生活等提出提案37件,占立案总数的5.7%。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将提案建议转化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的具体举措,完善气候和环境监测能力、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执法检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市城管局吸纳落实小区垃圾分类等提案,在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面不断探索实践,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加快配套建设等举措,逐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市秦保局吸纳关于加大秦岭西安段峪口峪道综合治理等提案,坚持一峪一案,扎实推进峪口峪道综合治理,有效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市发改委吸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提案,全力推进能源“双控”工作,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桩桩实事的落实、一件件提案的落地,就是委员们为西安社会经济发展参政议政的坚实足迹。
落实“双向发力”要求 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如何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提案质量尤为重要。
一年来,市政协常委会坚持以提高提案质量为重点,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提案工作在政协工作全局中的定位更加明确、作用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
夯实提案工作基础。围绕提高提案质量,着眼提案选题、立案等关键环节,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编印提案工作学习手册等,切实提升委员提案选题、调研、撰写等履职能力;坚持不调研不提提案,提倡每名委员每年集中精力提出1到2件高质量提案。加大提案工作宣传,深度报道提案办理成效,营造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
注重加强闭会期间提案征集。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委员发布提案征集参考选题,引导委员重视平时提案的调研和提交,有效解决了过去只在全会期间集中提交的现象。十五届一次会议以来,立案平时提案198件,占全年立案提案总数的30.5%,为历年最高比例。
发挥重点提案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问题遴选出47件重点提案,联合两办印发《2022年市级领导领衔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方案》,分别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等市级领导领衔督办。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的36件重点提案全部得到批示,其中对28件重点提案提出明确要求,有力推动了一批事关全局和民生提案的办理落实。
积极搭建协商平台。针对委员提案共同关注的问题和35件疑难件办理,多次邀请提办双方面对面协商交流,增进了解、深化认识,共商解决问题的路径办法。
坚持走访承办单位。将提案督办与专题视察结合起来,组织委员赴市教育局、公安局等4家承办单位视察提案办理落实成效、观摩重点项目建设成果、听取部门工作情况通报,达到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目的。
开展清单式办理回复。市公安局、市住建局等32家承办单位对提案建议按照“已经完成”“正在推动”“计划采纳”“不予采纳”等类别逐条明确回复,推动提案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