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 助推法治西安建设
——西安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2022年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综述

法治,是安邦治国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自觉担负起人大在法治建设中的使命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树立法治思维,维护宪法权威,扎实做好立法工作,促进司法公正,为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维护宪法权威和法治统一

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任命的110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这是人民选举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宪法的尊崇,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和法治教育。市人大常委会以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为契机,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为主题,积极开展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活动,弘扬宪法精神,让宪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通过新闻发布会、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对涉及长江流域保护、行政处罚、人口计划生育及碳达峰、碳中和等内容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专项清理,共清理制止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条例、黑河饮水系统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8部。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全年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8件。

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让立法承载更多民意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聚焦人民群众所盼所愿,按照设区市立法权限,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科学编制立法规划。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规划建议项目,召开论证会、专题会8次,广泛征求各部门、各党派及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意见,共征集立法建议项目8个方面247件,为科学制定五年立法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扎实推进立法实践。修改城市轨道交通条例,促进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提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修改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促进灾害防御和应急响应处置能力提升,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积极探索“小切口”立法,针对海绵城市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养老服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吃透市情,力争使立法更精准、更务实、更管用,我市开展“小切口”立法的做法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社区治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物业管理等进行立法调研。

这些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和完善,见证了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保障西安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担当,更是以良法促发展的真实写照。

加强行政和司法工作监督

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和主体工程,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加强行政和司法工作监督,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创新监督方式,听取审议法治政府建设专项工作报告,首次组织人大代表围绕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检察开展见证司法活动,对我市监察监督全覆盖、深化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人民法庭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督促落实执法责任,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回应群众关切,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00余件(次),依法做好控告、申诉案件的转办督办工作,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对机动车停车条例、限制养犬条例实施情况以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等工作进行视察,推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